而见到孔家的后人,依然礼敬有加,不敢造次~~岁月变迁多少代了,这个家族依旧屹立在滔滔洪流中,长达3000余年。所有华夏人都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面了。这不仅仅是山东屹立着恢宏壮观的孔庙,祭孔仪式的繁华,而是华夏人心中的烙印。如果那颗雮尘珠真的在孔府里,那可真的比大海捞针还要难上三分~~当然,这只是一个调查推断性的猜测,想要确定是否真实,不能光靠猜测,而需要绝对性的证据!!而这个证据,在三天之后也被陈逸扬找到了!!陈逸扬找到了一份早些年文革时期的文书照片,其中有一张孔府二当家的私人笔信,是被寄到当时部队内部一个军官手中的。内容大概的意思,是托私人的关系,帮助保存贵重的物品。那张文书全部都由毛笔书写,字迹刚韧有力,而其书法造诣堪比大师。上面写的内容是:【兄如面~~我家之内所藏之珍品,已尽归一类,托兄保管。其他尚且罢了,唯其中之凤凰胆珠,乃祖先遗物,万分珍贵,如若丢失,百死莫当!!望兄切以其命为重,务必务必~~】这封信寄出之后并没有达成目的。因为他所托的这个军官,很快就因为违反军纪被查处了。所以这封私笔信也被查收了过去,看来托人保存物件的这个事情,也没有成功。因为当时这种事情很多,所以没引起人注意!!可是现在……第三百六十四章:孔府二当家而现在,当凤凰胆珠这几个敏感的字眼,出现在陈智的面前时,这封信的意义就变得不再一般了。陈智仔细将这资料上的照片看了一遍,发现这封信的写信人非常的谨慎。正常信件的格式,前方都有尊称,后面都落有名讳。比如敬兄某某,愚弟某某……可这封信上既没有前提,也没有落款,整个文字连一个名字都看不见。也就是说,这个写信的人既没有写收信人是谁,也没有写自己是谁。这种行为是很不正常的,但也不是不可理解~~在那个敏感的年代,很多有名望大家族,都会被当时的红卫兵扫荡,家之财物付之一炬。为了躲避这场劫难,很多大家族会将自己的家底儿,存放在部队中的亲朋好友那里。部队中的军人,尤其是高级军官,在当时还是很有地位的。即便那些红卫兵在外面无法无天的闹,也不敢去找他们的麻烦!!!寄信人没有称呼对方的名讳,证明是想保护对方,不想给人家添麻烦!但是没有留下自己名讳,这种事很少见。这证明他的名字在当时很敏感,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无法说出口。在这张照片上,这张信件的旁边还有一个牛皮纸封套。那个时期没有电脑输入,负责归档的老档案人做事情还是比较谨慎的。他们将这些信件用一张牛皮纸封着,外面写了个标签,证明着信件大概的内容身份。然后盖了一个查抄的红章。陈智仔细看了一下,上面的日期是1969年5月4日,标签儿内容是:【孔府二当家私信】估计这个标签,应该是当时审讯这名军官的时候,问出来的口供,之后就被写在那里了。因为事发突然,孔府的那些寄存品最终没有送来,所以也没被引起太大注意,封存了之后就扔在那里。这些古老的档案,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保密级别都很高。没有极高的层面是没有权力翻阅的的,更不会有人闲着跑去研究。恰恰就是这个原因,才能让这张薄薄的信纸最终保存下来,直到现在被陈逸扬挖出来。有了这张白纸黑字的证据之后,这件事情基本上是确定八九分了!!!所有人都知道,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他的儿子或孙子在当时的地位已经很高,得到这颗宝珠并不奇怪,甚至孔子本人得到这颗宝珠都有可能……而最重要的是,凤凰胆珠正是雮尘珠的别称。纵观华夏历史五千年,能被称之为凤凰胆珠的东西,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学识渊博的孔家人,更不可能将这名字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