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偷就是八户。
八户心中暗喜,打算以此要挟伊集院,索要封口费,但他想到了一个传说。
传说,若有人死在茅厕之中,三年之后会变为妖物。以后,若有人在每逢新年前一天大晦日当晚进入此茅厕,高呼三声“加牟波理入道”,就会有人头掉落,若将此人头装入袖中带回家,就会变成黄金。
想到这里,八户贪心暗起,想那些封口费终究不如黄金的魅力大,况且每年都能拿到。三年时间不长,等等便是,若传说不灵验,再要挟伊集院不迟。
这样想着,八户便把看到的事情隐瞒起来。
伊集院自以为得逞,等了几天见没有动静,便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有人问起他的妻子,他便回答说妻子身体不好,回娘家休养了。为了避免别人怀疑,他忍受了三年独身生活。三年里,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开了几家酒屋,更与城主成了朋友,还新建了宅院,从前的故居便闲置着,连同那间茅厕都无人问津。
三年过后,伊集院以为时候已到,于是托付媒人找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
然而谁能料到,不久后,他便暴毙家中。
伊集院死之前,曾一直盯着那一大块黄金发呆。
自从看到这块黄金那日起,伊集院心中便有些惶惶的。他总觉得这金块有些不吉,但又说不出哪里古怪,有心扔掉,又觉得可惜。这样大的黄金,真是前所未见。
还有,他担心的是城里的传闻,那厕所中的传闻……
黄金表面光滑,映出了伊集院的脸。
伊集院看着自己的脸,黄黄的,金灿灿的。
突然,那映出来的脸变了一下,只是短短的一瞬,那脸变成了别人的脸。
伊集院突然觉得浑身的汗毛都竖立了起来,虽然只是一瞬,但伊集院分明看清了——那是自己前妻的脸。
他惊慌中把金块扔出了好远。
“当啷”一声响动后,那金块不动了,沉默着,什么也不说。
空气似乎凝固了,有点潮湿。
伊集院觉得那金块越来越诡异,闪闪的金光好像要提醒伊集院曾做过的好事。
空气越来越潮湿,夹杂着一股难闻的味道,臭烘烘的。
是茅厕的味道。
伊集院突然疯了一般,飞奔到金块前,跪在地上,脑袋狠狠地向金块上磕去,反复地磕着,鲜血飞溅。磕了十几次,伊集院倒在一边,抽搐片刻,再也无法动弹。
伊集院的死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他所有的财产都被他唯一的亲人——茂之介所继承。
茂之介自然很高兴,却不得不拉下一副悲伤的表情为伊集院操办后事。
他把伊集院所有的东西都归为己有,连同那位年轻貌美的妻子。
但是,伊集院却再也找不到那块黄金,它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不久后,茂之介卖掉了伊集院旧居的土地。
买主拆掉了土地上的所有建筑,包括那间茅厕。
(完)
【加牟波理入道】
「日文名称:かんばりにゅうどう(加牟波理入道)」
这是鸟山石燕大师的妖怪画集《今昔画图续百鬼》中出现的妖怪,是流传在日本各地的“厕所之妖”。它是“进口妖”,其原型乃是中国著名妖怪厕神紫姑。
在《今昔画图续百鬼》中,它被描写成“口吐鸟雀的僧人”,原文注释记载:在大晦日当晚,高声念“加牟波理入道郭公”,此妖怪便不再现身。
兵库县姬路市一带流传说,大晦日在厕所里念三声“顽张入道时鸟”,就会有人头从天而落,将此人头包起带回家,灯下再看,就会变成黄金。
江户时代书籍《甲子夜话》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夜晚丑时三刻进入厕所中,大呼“雁婆梨入道”,入道的头颅就会出现在脚下,将头颅放入左臂袖中,取出再看,头颅已变成了金币。
古时,日本人常在茅厕里供以加牟波理入道像,用来驱除茅厕内的邪魔鬼怪。
秋田县的民俗是将土人偶放置在茅厕的角落里,而在岛根县,人们的习惯则是将一对男女人偶放进茅厕里。
传说加牟波理入道很讨厌被人看见自己,若自己被人看到,就会恼羞成怒报复看到自己的人。所以,从前日本人在进入厕所之前,无论里面有没有人,都要敲一敲门,或者念上一句“加牟波理入道”,以提示厕所里的妖怪有人要进来,不想被看到的话就躲一躲。
第二十四夜 岩鱼坊主
此村中的村民,几乎全靠捕鱼为生,虽然也种植谷物,但因土壤贫瘠,收成一向不尽如人意。
某日,村中的孩子们聚在河边玩耍,正玩得高兴,远远望见一个陌生人摇摇晃晃地走近了。
孩子们发现,来者是个老和尚。奇怪的是,这老和尚没有眉毛,看起来光秃秃的,唇上却有两撇胡须,而且胡须很长,轻飘飘的。他手里摇着铃铛,嘴里念着经文,看着孩子们,眼睛圆圆的,看不出他是否在笑。
孩子们看着老和尚奇怪的脸,觉得有趣,笑嘻嘻地与老和尚打成了一片。而老和尚似乎也很喜欢孩子,他与孩子们聊天,然后给孩子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孩子们觉得,这老和尚是个好人。
孩子们问老和尚:“你从哪里来呀?”
老和尚只说:“我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
“那,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哪里?”孩子们追问。
“就是一眼望去望也望不到的地方。”老和尚说着,望着江水,看不到江水的尽头。
老和尚突然转变了话题,他像孩子一样拍了拍肚皮,笑着说:“我饿了。”
于是孩子们四散跑开,各自回家去找吃的东西。
村里的村民都是善良的人,听说有行脚僧人来,又是个老者,都取出了些食物交给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