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士从竹林中穿过,再次将箫声抛在身后。就在大家以为它会在前方某一个地方再响起的时候,那箫声却从左前方林中传来,令人惊喜。此后,箫声一直在前,时断时续,一直牵引着队伍行进。众人大奇,都道这人怎会跑得如此之快?王穷更是诧异万分——难道他弄错了,这不是香荽吹出来的?只有板栗心下明白,张家小辈在粪池上练轻功,就是香荽的主意。她在虎王寨的时候,就和白果等人跟着鲁三在寨子后山谷的沼泽地里练习捡鸭蛋。她的轻功,比红椒还要好。田遥先没在意,以为是张家兄弟送大哥,故意弄出这花样来。可是,当他听出箫声中若隐若现的情意,再对照王穷脸上神情,想起香荽也会轻功和**,不禁恍然。失意人对得意人,再没有比这更让他难受的了。有将领却警惕起来,对板栗道:“王爷,这人来路不明,一直跟着咱们,好像还会武功,要不要属下派人去瞧瞧?”板栗听了一怔,不知该怎么说。刘井儿哈哈笑道:“瞧什么?肯定是王爷兄弟玩的花样。我猜不是花生就是南瓜。”板栗“唔”了一声,微微点头。那将领恍然大悟,遂不再多说。王穷就郁闷起来:难道他一直在自作多情?**的是张家少爷不是香荽?还是不对!他现如今心思十分敏锐,直觉曲中流露的情意、追随相伴之意,绝非是他自作多情。他十分坚定自己的想法,因此看向玄武王。却只看见一张淡笑的脸,便越发确定这箫声不是对他吹的,而是对自己吹的。身后的军士们忽然高兴起来,卖力地追着箫声跑。每每撵上了,箫声又停了,再响起的时候,又在前方。如此反复,两个时辰后,队伍穿过一条峡谷,那箫声就在头顶的悬崖峭壁上响起。等他们从峡谷出来,箫声依然不断。众人回望身后山顶,远远的,只见一个白衣少年坐在悬崖上,仿佛身在云端,正自吹奏洞箫。因相距太远,看不清她的面容,连箫声都渺然悠荡,似乎随风飘浮。王穷一颗心终于沉淀下来。果然是香荽!她应该送到这为止了。不过不要紧,他已经都听会这曲子了。就算她离去,这曲子依旧响在他耳边,回荡在他心里。他收回目光,双腿一夹马腹,决然往前赶去。时至今日,这人生才丰满丰盛起来,未来灿烂起来,充满吸引力,仿佛有神秘的力量在召唤他,令他豪情满怀,心中充满无数期待,一切努力和奋进都有了不凡的意义。……当箫声再也听不见的时候,板栗一声令下,吩咐快马加鞭。此后晓行夜宿,在途不止一日,诸般琐碎事也无需多记。到达凌云关后,与等在这里的白虎公会合。李敬文也在这里,他是兵部派遣来负责往前线押运军需粮草的。自从板栗掌管西北后,上书朝廷允准,在凌云关、飞虎关等地设置了军需库和粮库,常年累月往这里运送军需物资,囤积储备,以备战时取用,省得临时慌张。北方也是一样,黑莽原生产的粮食直接运去边关。粮食军需并非储存在房屋里,而是挑选有利地势,挖出山洞窑洞储存。这是板栗从张家溶洞储存粮食可以放几年都不坏得出的经验,而北方也多有居民挖窑洞和地窖储存物品,比存在屋子里放时间更长久。凌云关因地势险恶,借助这有利地势,建成了数个既深且广的山洞,不但从内地运粮草等物过来,连上次覆灭元国时,缴获了无数装备皮草,甚至牛羊肉等都冻在冰库里。不但如此,因元国覆灭后,大靖疆土往西往北推进了数千里,板栗更在凌云关至新的边疆途中,沿线建立许多小型粮库,令人严加管理和防守。所以,李敬文等人筹运军需等物从凌云关开始。他早几天就来了,吩咐凌云关的粮库作坊日夜加工,制作精粮。所谓精粮,就是将大米、黄豆、芝麻、小麦、玉米等炒熟后,磨成粉,搀和在一块,可以当面茶,用开水冲了吃。这种精粮是专门配给轻骑兵和探马,用于急行军、突袭和奇袭等特殊情况,每人只需带上数斤,便可支撑十几天,省却了运送粮草辎重之劳苦。兄弟几人见面,一番密议后,板栗和葫芦便率领大军赶往西北边疆。穿过连绵的大草原后即进入林海雪原,九月六日到达大靖和安国边界的巴颜喀勒山。在军营一番密议布置后,葫芦又离开,往东北边疆赶去,与朱雀公赵锋会合。再说凌云关,板栗和葫芦走后两天,小葱带着几千人赶到了。李敬文接住她。见面问了几句家常话,李敬文便道:“我已经派人给泥鳅送信去了,请他做好准备。”小葱瞅着他微微一笑,道:“你放心?”李敬文皱眉道:“我就是不放心,才特意延迟一天等你,要嘱咐你些话……”小葱很没趣地说道:“不是说那个。我是说,我去找泥鳅,你就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