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读书网 > 卅街档案馆 > 第20节 >

第20节

九枪八说:“窗含西岭千秋雪。叶西岭正是小弟的亲哥哥。”
秦队长脱口而出:“这么说来,叶西岭也是我们八路军的一员?
(203)
九枪八摇头道:“不是。我们虽然是亲兄弟,但是彼此的信仰各不相同。我们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用左手使枪。我哥哥聪明绝顶,而我……比他真差了一大截。虽然他是国民党的人,但是同样心怀家国,所以是不是八路军秦队长真的不必在意的。”
秦队长又问:“这么说来你的身份他是知道的?”
九枪八点头道:“凭借他的聪明才智,怎么可能不知道?不过我不明白的,他原本答应我要将这批红货运下山寨的,可是他截获了火麟食盒后却又突然改变了主意。我猜想这件事情必定关系重大,只是他并没有亲口告诉我……他太贪恋跟秦队长的对决,这是我至死都不能原谅他的地方。”
秦队长一声叹息:“现在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无论我是秦铁还是黄大川,不管你是九枪八还是叶千秋,在临死之前我想咱们已经是朋友了。二当家,既然是朋友,就要把情义放在胸膛里,现在你的情义已经被我放进胸膛。你明白吗?”
九枪八盯着秦队长双唇突然剧烈的抖动起来,最后他用牙齿缓缓把嘴唇咬出了血,从流淌的血液里,九枪八挤出了几个沉重的字眼:“秦队长,小弟明白。”
秦队长的眼神突然变得黯淡无光,他拖拉着脚步缓缓地站起起来,在他修长的躯体的遮挡下,我看到萎缩成团的九枪八留下了两行热泪。秦队长转过身来试图背对着裘四当家……而机枪里的子弹就在这个时候鱼贯而出,以至于裘四当家的突然袭击,让秦队长的胸口顿时被凿成了筛子,甚至连他最后的话语都只说了半截:“裘四当家,你尽管开枪……”
救赎就在这眨眼的瞬间发生了——几乎就在秦队长的身子将要倒下九枪八的时候,我看到九枪八突然冲起身来用右手摸向了秦队长的胸口,紧接着,他在那里扯出了一直被秦队长始终带着身上的信号枪——那个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秦队长会说出“情义就在胸膛”这句话,而九枪八又是为什么显得那么伤心欲绝——秦队长是以自己的性命换回了一个机会!
204)
紧接着,在夹杂着“哒哒……”不止的机关枪声中,我听到一声有些微弱但低沉的枪响。只是九枪八在打出信号枪仅有的一发子弹的同时,裘四当家手中机关枪喷出的子弹已经疯狂地粘住了他的身子。被子弹正中眉心的裘四当家歪倒的时候,九枪八已经彻底变成一团血葫芦……
血腥的气味突然让我连连干呕,我不可抑制地用手指戳入喉咙,向下,我想把堵在那里的东西抠出来,可是我却最终却没有吐出一块秽物。我知道那一刻是我的身体不遗余力地想想要打开一个缺口,于是它的无功而返转而指派了我的双眼,然后,血流如注般泪水哗哗盖住了我的视线……
这时候郝班长冷不丁地对我说:“小冯,二当家好像还活着。”
被吓坏了的郝班长虽然有力气说话,但是他颤抖不止的身子显然已经瘫掉,他费力地想要靠近九枪八,结果刚刚支起身来便又“嘭”的一声摔在地上。我赶紧抹掉满脸的泪水,把满身是血的九枪八拦在怀里,他血流不止的嘴巴里声若细蚊,他断断续续地说:“去找花舌子……他能证明我的身份,他是……我,我发展的同志,他叫张松。”
我连连点头,焦急地说:“二当家,二当家,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我听着呢!”
九枪八长喘了一声,鲜血跟着他喘息喷洒出来,他颤抖紧紧抓住我的胳膊,微笑着说:“冯同志,告诉你一个……秘密,一个用左手使枪的枪手,他的右手一定不会很差。”九枪八说罢像是又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拼命地喘息着,只是将将说出“口令”两个字,便再也没了声息。
“一个用左手使枪的枪手,他的右手一定不会很差!”这句话从此停留在我的心头,再也没有离开过。它已经被我只字不落地默念了十年之久。而在今天,我之所以还能苟延残喘地活着,并且把这件藏在心底的事情全盘托出,我觉得自己除了要给活着的你们一个交代以为,更多的也是在乞求那些死者对我的宽恕——虽然,他们已经听不到也看不到了。
(205)
就这样,在1946年大年初八深夜,在经历的四天四夜的明争暗斗之后,我搀扶着郝班长虚弱不已的身体,向为寻找真相而牺牲的九枪八和秦队长深深地敬上一个军礼。
我和郝班长放下胳膊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沉默了起来。
过了好久我才说道:“班长,九枪八临死之前是让咱们去找花舌子,我想咱们应该尽快带着火麟盒子赶往飞鹰堡找到他,然后回到部队再把所有的一切都向组织说明。组织上大概还不知道九枪八的身份,能还他一个清白,我想他泉下有知也会感激咱们的。”
这时候郝班长的气力已经略有恢复。他拖着疲沓的脚步缓缓走向石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火麟食盒提在手中。他的语气了充满感概:“没想到因为这只火麟食盒,这么多人会丢掉的性命!小冯,在江岸的时候咱们已经错过的了一个机会,现在让我打开它看看里边究竟装的是啥玩意吧?”
我固执地摇头道:“班长,还是不要打开了。我们还是先离开这个地方找花舌子再说。我想回到部队一切自有分晓。另外,我总觉得这个火麟食盒有种说不出的邪门,我是怕咱们再有什么不测……”
郝班长犹豫了片刻才勉强地点点头。他说:“这座地下要塞跟座迷宫一个操性,我看出口是一时半会找不到的。不如咱们顺着原路走回刚刚经过的炼尸间,然后用手榴弹炸开那个机枪口,至少上面的烧锅甸咱们去鸡爪顶子的时候路过,虽然绕远,但总可以出去。”
我明白事到如今这是唯一的办法。于是在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又把秦队长和九枪八的尸首抬出石室,放在了干净的坑道里。我和郝班长商议后,想到此去飞鹰堡路途遥远,原本打算把两具尸首带出要塞的想法又打消了。还是等一切向组织说明之后,再带人回来安葬他们比较妥当。接下来我和郝班长七扭八拐的往回走,最后总算凭借记忆找到了那间炼尸间。我让郝班长躲在一旁,引燃了两颗手榴弹,机枪口在轰隆的爆炸声变得分崩离析,烟雾腾起处顿时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就在我登上木梯,回身招呼郝班长准备爬出去的时候,只见他已经悄悄地地掀开了火麟食盒的盖子,我禁不住满口战栗地叫道:“班长,不要!”
这时候,我看到郝班长盯着盒子里的东西满脸扭曲,继而连连嘟囔道:“不会的!不会的!不会的……”然后,一股血雾从他充满惊恐的嘴巴里迸射而出,他的瞳孔塞满了叠加的恐怖,一如江岸死掉的段飞同志。我连忙跳下木梯向他跑去,而他摇晃不已的躯体却“噗通”一声摔倒在地……
(206)
桌子上的台灯突然“吱吱”地叫了两声,紧接着巴掌长的日光灯管“哒——”的灭掉了。
我被吓得心头一颤,忙招呼老印把房间里的吊灯打开。待老印重新坐回椅子上,我们俩不约而同地沉默了许久。期间我看到老印的面色惨白,汗水由他额头徐徐流下,把他那张满是褶皱的脸皮涂抹得憔悴不已。
神秘卷宗的第二册计四十五页已经阅读完毕,但是它记录的内容显然没有完结。我盯着这份充满变数的卷宗满腹诧异,忍不住向老印发问:“印老,你说为什么在卷宗的第二册,冯健的供词突然戛然而止了,剩下的部分难道被谁故意撕掉了?”
老印并没有急着回答我。他从我手里接过卷宗,用手掌摩挲着牛皮纸封面和封底,那上面长满了岁月的痕迹,由于年代久远,牛皮纸的颜色已经褪落,有些黄里泛白。老印翻来覆去摆弄了一会儿才说道:“这是一份完整的卷宗,不存在你说的那种可能。”
我说:“你凭什么如此肯定?”
老印指着卷宗右侧三个孔洞间穿插的粗线,向我解释道:“这份卷宗是二十多年前装订成册的。你看那本来是白色的粗线都已经被灰尘弄的有些发黑。”老印把卷宗翻了过来,伸出手指扯了扯封底中部粗线的打结处,“但是,你仔细观察这里,粗线还是白色。这说明这份卷宗此后并没有被人拆开过。否则每个人的打结方式不同,再系上的时候必然会留导致粗线的颜色黑白相间。当然,这只是我的判断。还有一条更有力的证据就在封面。你自己看吧。”
我把卷宗挪到眼前扫了两个来回,最后目光停留在卷宗的底部,那里写着:
本卷共(2)册 本册共(45)页
我说:“你的意思是这里?”
老印用手指刮了刮额头上冒个不止的汗液,点头道:“卷宗里所有的纸张上都已经标注了页码,总共四十五页,与封面的记录吻合。所以,虽然卷宗里记载的供词并未结束,但是卷宗本身确实是完整无缺的。”
我有些恍惚:“印老,如果事实如此,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致使你的两位结拜兄弟——张树海和李光明——在冯健并没有叙述完供词的情况下便结束了审讯?”
(207)
老印否定道:“剩下的供词没有记录在案并不意味着审讯的结束。或许冯健已经把后来的事情都全盘托出,只是他们并没有记录而已。我推断这种可能性极大。”
我说:“看来张树海和李光明在审讯后期有些迫不及待了,我想他们一定是打上了那二十九箱红货的主意,所以干脆对剩下的内容置若罔闻了。又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在冯健最后的供词里发现了比那批红货更令他们着迷的东西。”
老印不动声色地点燃一支烟,只抽了两口便不住地弹着烟灰,最后烟头燃烧的部分被彻底弹飞之后,他才把剩下的半截烟扔在烟灰缸。他说:“我断定张树海和李光明应该为了那二十九箱红货去了小西天的地下要塞。如果不是为了钱财,我想不出任何旁的理由会让两个大活人凭空消失。要知道他们一旦走出这步,几乎是断掉了回头路。当然,你的说的那种可能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但是相比金钱,还会有什么东西会让人欲罢不能呢?”
我脱口而出:“火麟食盒!整件事情在第二册卷宗里都已经找到答案,除去那只火麟食盒。——印老,你说火麟食盒里究竟装了什么东西?先是叶西岭对着它大叫‘鬼啊!鬼啊!’,还谨小慎微地放入了一张符咒;更要命的是,郝班长看过它之后居然吐血身亡,他临终之际嘴里连连嘟囔‘不会的!不会的……’,看情况显然是被它吓死的。是什么奇怪的东西有如此大的威力,既把聪明机智的叶西岭吓得魂飞魄散,又毫不客气地要了郝班长的性命?我在想它绝非凡物,难道真是……那玩意?”
我的脊背冷不丁地窜起一道寒气,它让我无法自拔地盯住了台灯一端发黑的灯管。晚风从敞开的窗子里灌进来,扑在身上的凉爽让我倏然心乱如麻。我死死地薅住老印的手腕,不能自已地说:“是那玩意!就是那玩意!你没看见台灯刚刚都灭掉了……这些卷宗真的非同一般。印老,别忘记老管理员说的那些话,已经有人因为那份‘纸人割头颅’的卷宗枉送了性命。”
(208)
老印把我的手指掰开,狡黠地嗤笑了一声。他说:“赫子,咱们搭档这么长时间,我还从没见你这么怕过。我对卷宗里的秦队长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凡是不要只看表面。所有的恐惧都来自你的内心,是你自己吓自己。反正我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你说的那种玩意。”
我被老印的满不在乎弄得有些恼怒,于是劈头盖脸冲着他吼道:“我他妈可没心思跟你开玩笑!不管咱们能不能找到张树海和李光明,不管你最后能不能查出你老婆自杀的原因,前提是必须首先保住性命。命都没了,拿什么去寻找真相?”
老印劝慰我不要那么激动,他说:“好啦,好啦,你消消火气。你这样没有耐性,怎么能查清火麟食盒的下落?现在让咱们想想接下来的计划。”
我板着脸克制着波动不止的情绪,爱搭不理地说:“咱们既然已经推断张树海和李光明有可能是为了那批红货而消失的,我想接下来应该去趟位于小西天的地下要塞,你觉得呢?”
老印摇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咱们应该转变思路,不要只在一棵树上吊死。我觉得秦队长对于事情的理解非常透彻,这一点你要懂得融会贯通。查出我老婆自杀的死因固然是最终的目标,但是隐藏在火麟食盒里的秘密更为关键。通过阅读卷宗,已经可以确信盒子里的东西事关重大,否则段飞不会冒死把它交给冯健和郝班长,而向来极其自负叶西岭也不会为了它煞费苦心,在临终之际离开亲兄弟死在鹰把式的家里。”
我听出了老印的话外之意,忙说:“卷宗里的供词虽然没有记录完整,但是当事人冯健应该还健在。你是不是想从这个角度着手?”
老印表现出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他说:“没错!在日本鬼子的地下要塞里,最后只有冯健一个人存活了下来。目前有可能得知火麟食盒秘密的,除了他就只有张树海和李光明,他们俩暂时无从下手找寻,可是冯健就不一样。如果咱们根据卷宗里留下的蛛丝马迹能找到冯健,并请他把最后的供词叙述完整,我想起码火麟食盒里装的是什么便可以知晓。而且,说不定那只盒子就在冯健的手里也极有可能!”
(209)
我虽然觉得老印的分析头头是道,但事实上却对寻找冯健的下落显得忧心忡忡。毕竟已经过去二十年之久,且不说冯健离开了这份卷宗的立卷单位——通化专区某军工厂,就连那座军工厂如今是否存在都是个未知数,十年的文革浩浩劫,绝对会把任何原本屹立在这片土地的事物摧毁得荡然无存。
我把自己的担忧说给老印,他嘴上虽然连连称是,两只手却没有闲着。老印把原本就存放在他那里的第一册卷宗哗啦啦地翻动着,当翻到第三页的“受访群众名单表”时,老印对我说:“当年轰轰烈烈的‘肃反’运动虽然我有意逃避,但事实上我也审讯过不少人。为了对当事人的情况进行客观的了解,负责审讯的同志大都会征求群众对当事人的评价,之后记录在案作为卷宗的一部分存档。受访的群众当然都是与当事人密切相关的人,基本是同事或者邻居。这份卷宗只存有这份受访群众名单表,并没有受访群众的只言片语,我想大概是张树海和李光明由于匆忙未来得及整理的缘故。”
我猜测道:“既然他们俩没有收入受访群众的调查意见,却放进了一张名表,这岂不是不是显得很多余?这张名表里的人物会不是都是他们擅自造出来的?”
老印摇头道:“绝不可能。这一点你不必怀疑。当时我们对这类审讯极为严格,没有人敢开这种玩笑!我估计张树海和李光明之所以把这张名表放在卷宗里一起装订,是在应付上级的检阅。试想如果你是检阅卷宗的人,面对成千上万的纸片,你会每份卷宗都逐页逐字的看吗?我想根本不会,至多也就是翻个三两页罢了。这就是理由。”
我对老印的这番话深信不疑。在此后我们通力合作的漫长岁月里,特别是在调查“纸人割头颅”事件的过程中,最终的真相都是凭借他有条不紊的抽丝剥茧,我才得以知晓其中的端倪。这位老伙计表现的轻而易举常常让我赞叹不已。后来在崇山峻岭的无人区,我们因为抓捕“鸭绿江水啸”事件的凶手而被八条野狼围困时,我曾问过他为何会有如此敏感的能力,他非常简单地回答我:”常识。在所有的复杂面前,只要有足够的常识,什么都算不上难事。”
在确定了接下来的行动方向之后,我和老印于当夜对通化城之行做出了详尽的计划。至于如何向警队长解释我们在此期间的去向,老印则说:“这个你不必担心。我此前不是跟你说过么,只要我不拿枪对准他们的脑袋,他们巴不得我走得越远越好。”
(210)
就这样,在度过了又一个难眠之夜,翌日我和老印如约回到警队。果不其然,警队长根本就不关心我们俩的所作所为,他甚至还答应了老印动用那辆破烂不堪的绿皮吉普车。结果老印变本加厉,腆着脸皮软磨硬泡,居然还搞到了一页只带印章的空白介绍信。我问他死乞白咧弄张介绍信干什么,他故作神秘地说:“你小说小子跟前辈学着点!咱们到了通化城你就敢保证一帆风顺?要是受访群众名单表记录的人员住址有变,拿着这东西咱就可以让当地的户籍部门帮忙,有这省力气的买卖为啥不做?”
我们先是把绿皮吉普车弄到修理厂换了四个轮胎,随后又到加油站加了满箱油,接着一路飙直奔通化城。由于我市地处山区,道路难行,抵达通化城足足用了两个小时。下车之后我发现不但屁股异常疼痛,连蛋子都被巅得发酸,以至于在吃晌午饭时我都没办法大口咀嚼。老印问我这是怎么了,我只好温柔地回答他:“嚼得狠了扯得蛋疼。”
我和老印心不在焉地吃过午饭,然后躬着两条腿按照名表上的地址寻找受访群众,果然不出老印预料,由于这是二十年前的住址,当时的受访人都已经举家搬迁,不得已老印只好使出了他的杀手锏——那张空白的介绍信,他用钢笔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上了当地的户籍管理处,不久我们俩就名正言顺地得到了帮助。但是毕竟当时的户籍管理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管理员找到五名受访人的住址足足用了半个下午。我们按照他提供的地址驱车寻访,这回根本没有费什么气力,我们便从其中一位受访人口中得知了冯健的住处:天罡路28号院。
我们趁着夜色赶往位于市区西南角的天罡路。通化不愧是座山城,绿皮吉普车打从拐入天罡路便开始爬坡,在经过一座低矮的清真寺后我们终于抵达了28号院。这是一幢临街而建的两层小楼,楼面爬满了参差不齐的青藤,微微垂挂在窗子上——靠近东边的窗子里透出昏暗的灯光,使得这幢小楼显得异常孤寂。我心里想着即将在这里与卷宗的叙述者相见,禁不住心头一热:那位曾经历过惊心动魄的四天四夜的冯健,他真的会将火麟食盒的谜底尽数揭晓吗?”
(211)
老印接按下了门铃,连续三次。从这个动作我判断他的心情与我同样紧张。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过后,房门“吱嘎”一声被打开了,接着一位年近五十岁的妇女探出了脑袋,她警觉地打量了我和老印一会儿,接着又挪着脑袋瞅了两眼门口的绿皮吉普车,然后异常紧张地说:“你们是警察。有啥事吗?”
我说:“大娘你好,我们想找冯健了解些事情,他住这里吗?”
中年妇女不由分说“嘭”的一声把房门关上了。随着杂乱的脚步声我听到她嘟囔出一句:“你们先等等!”
房门再次打开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刻钟左右。这回我看到一位面容憔悴的姑娘,她的年纪跟我相仿,湿淋淋的头发披在肩膀上,她不住地用手拨弄着。那是我初次与冯多多见面,从此我便开始迷恋上薄荷味的洗发水。冯多多似乎并不喜欢说话,她示意我们进屋时面无表情,然后,我听到她对着身后的中年妇女轻声地说了一句:“阿姨,把客厅的灯打开吧。”
老印只是简单寒暄了两句就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冯多多在老印的叙述中缓缓张开嘴巴,当老印将事情的经过复述完毕之后,冯多多忽闪忽闪的眼睛里透着不可思议:“你们是说我父亲经历过这种古怪的事情?你们确信要找的真是冯健吗?”
老印报以了肯定的回答。
冯多多抿着嘴唇依然表示怀疑。她说:“可以把你们说的‘慎’字印文卷宗让我看看吗?如果确有其事,我会带你们去见我父亲的。现在我不想外人轻易打扰他,他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
看得出来,老印得知冯健仍然健后非常高兴。他抑制不住地连连搓着手掌,说道:“没问题!没问题!不过这些卷宗对我们很重要,我希望你能保守这个秘密。如果你答应了,我就可以把它们交给你。另外,千万不要要其他人看到它,这是原则。”
冯多多显然对老印的过于忧虑感到可笑。她摆手道:“知道啦,知道啦。你们可以放心走了。等我抽空看完它会去找你们的。你们住在哪里?”
老印说:“我们打算住在山城宾馆。如果你看完卷宗就到那里找我们,我们会等你。”
我和老印离开天罡路28号院,绿皮吉普车由山坡缓缓而下,无功而返的情绪让我们的心情都有些失落。冯多多头发上那种薄荷的味道似乎如影随形,它一路跟随着我,甚至连我在睡眠中它都飘荡得一塌糊涂。
(212)
翌日清晨,我的美梦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现实的冯多多击碎了睡梦中的冯多多。我听出她的声音后手忙脚乱的穿上衣服——还好是夏天,否则那就太慌张了。早起的老印安静地的吸着烟,他似乎特别喜欢看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口气猥琐至极:“到底是年轻人啊!一见到姑娘咋都搂不住火。”
冯多多进屋之后看到我睡眼惺忪的样子,先是撇了撇嘴,然后突然“噗哧”乐了一声。她指我的衬衫笑个不停,我这才看到由于慌乱自己竟然把衬衫扣拧巴了。我连忙稀里哗啦把衣服解开,这回倒是让她有些不好意思。
冯多多把卷宗小心的递给老印,话语里带着兴奋之情:“我整整看了一晚。真是没有想到,我父亲当年居然经历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她似乎并不感到疲惫,而且显得生机勃勃,说话间就拉着我的胳膊往外走,“快!我这就带你们去见我父亲。”
我和老印早就乐不可支,连忙胡乱地洗了两把脸,我们三人几乎是飞着下楼的。事情进展的如此顺利,让我觉得满身荡漾着亢奋的情绪。加之能认识冯多多这样的姑娘,我的心头差点花开四瓣。
十分钟之后,我们再次来到天罡路28号院。路上冯多多告诉我们,冯健就在二楼等着我们,但是在上楼的时候冯多多却显得小心翼翼,像是生怕吵醒了冯健。冯多多来到屋外时并没有敲门,而是直接推门而入。屋子里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一位形容枯槁的人影影绰绰躺在床上,他干巴的身躯像一截木头,头顶稀疏的头发就是长在上面的枝桠。更奇怪的是,冯健的身上被横向拦着三道宽大的布条。
我和老印面面相觑起来,吃惊着嘴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冯多多看到我和老印这幅模样,并没有感到意外。她缓缓说道:“差不多已经快十年啦。”
老印望着双眼紧闭的冯健,摇头叹息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冯多多明亮的眼睛黯淡下来,她说:“自从文革开始他就变成这副模样了,整天疯疯癫癫的。那些年家境不好,我只好把他锁在屋子里,免得他出去乱砸别人的东西。最近几年我通过关系搞到了不少违禁的吗啡,若是他的疾病发作我就给他用上一些。所以昨天晚上你们找上门来的时候,我和赵妈都以为是因为这件事……不过,在阅读完那份卷宗的时候,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此前我父亲每次发作都会喊上一句‘万山深锁’,现在我终于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老印的兴奋溢于言表:“你是说冯健经常会说起那句‘万山深锁’的口令?”
(213)
冯多多说:“这四个字我听得耳朵都快生起茧子啦。起初我还问过他,但是每次父亲都的一样的回答,他说,都得死,全得死……然后就更加躁动不安。如果你们想从他口中得知什么线索,我想已经根本不可能了。”
我连忙追问道:“那么,他没有说过口令的第二句?有没有过?”
冯多多摇头道:“没有。真的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
老印又紧张地问:“那卷宗里记载的火麟食盒你父亲有没有提起过,或者你在家里看没看到过这个东西?”
冯多多说:“关于火麟食盒他从未向我提起过一个字。家里的所有物品我都了如指掌,确实没有这件东西。”
老印继而说道:“如此看来,你父亲当年从地下山寨出来之后,并没有带走那只火麟食盒。我猜测是因为郝班长的突然死亡吓坏了他,所以……”